探尋達梵天背后的商業(yè)智慧
破山中賊易,破心中賊難。作為肉體凡胎,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脆弱和痛苦之時,如何恪守內心、知行合一,成為所有人立世的疑問。
破山中賊易,破心中賊難。作為肉體凡胎,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脆弱和痛苦之時,如何恪守內心、知行合一,成為所有人立世的疑問。
佛學,或許是一個普世的答案。
作為一家主題為“儒釋道”用品的國學品牌,達梵天的初衷就是為所有追求佛理禪機的人,提供一處精神的避風港和“都市禪堂”。從2010年創(chuàng)立至今,達梵天已經成長到全國近600家門店,會員超過600萬人,遍布全國340多個城市。如今,達梵天已經成為“儒釋道”和國學的布道者,解救被物質世界困住的蕓蕓眾生。
從無到有,一家小小的佛具店用11年時間,蛻變?yōu)樾叛鱿M文化品牌,信仰消費興起的背后預示著新時代商業(yè)的何種黃金趨勢?
01
苦海中的藍海
“人生不是一種享受,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”。這是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話,用在達梵天創(chuàng)始人易善江身上,同樣恰如其分。
易善江的前半生是十足的拼命九郎,因為對自己要求高,做什么都要做好,他忘我的工作,不停的加班,通過不懈努力漸漸地構筑起富裕的物質生活。很多人認為富裕之后,就能不再受生活的奴役了,但實際上易善江并不這么想。
易善江常常拷問自己,人生的答案究竟是什么?我們始終如一的前行到底為了什么?直到在傳統(tǒng)佛學文化里,他才真正懂得了答案。
佛學認為,人的本質是苦的,沒錢沒權的人覺得苦,有錢有權的人責任大,操心多,每天24小時可能都處在高壓的工作狀態(tài),這種苦可能比前者更苦。所以,苦是與生俱來的,而樂是后天修行得來的,人的生與死、貴與賤、富與貧,都是相依相承的,萬物皆輪回。之所以心不靜,是因為放不下,每天抱著財富、地位、榮譽去生活,這樣一定很累,“不生不滅、不垢不凈、不增不減”才能獲得身心的自在平衡。
在佛學智慧的點化下,易善江在生活中越來越平和包容,對人生和工作也有了全新的感悟。用他的話來說就是“是修行讓我遇見了更好的自己”。
不可否認,大眾對佛教的認知見仁見智。但現(xiàn)在還有很多人對佛學的認識停留在表面,粗淺地把信佛理解成出家、寺廟、誦經、吃素,這既片面也無知。事實上,現(xiàn)在更多人把佛學當作思想與精神的一種修行指南,也是將物質與精神平衡的一種世界觀。
把時間退回2009年,就是在那個時候,易善江觸碰到了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機緣。
在一次去南昌出差途中,易善江偶然發(fā)現(xiàn)街邊有一家小店,淡淡地彌散著檀香味,裝修古樸特別,便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了進去。原來這是一家經營佛具的小店,里面擺著各式各樣精美的佛牌、佛珠、擺件和經書等物品,往里面走,還能看見幾座大大小小的佛像。
易善江忽然意識到,“人生所有的努力,也只是為心靈的歸宿所作的鋪墊?!弊约航洑v過的困惑絕不是一個人的困惑,一個人的需求就是一大群人的需求。
于浮華鬧市之中,開設一家佛具店,既可結識更多心懷佛法的有緣人,也可說禪講佛,修心養(yǎng)性,影響更多被物質所困的現(xiàn)代人。這不就是自己理想的生活狀態(tài)嗎?這種境界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,它需要覺悟和一定程度的財富積累。而自己如此喜愛這些傳統(tǒng)文化,也希望這些讓人受益的傳統(tǒng)文化被更多人所接受和熱愛,那何不自己也開一家這樣的店,打造一所屬于都市人的“禪堂”?
佛說“普度眾生”,易善江想到通過一所所“都市禪堂”,給城市人搭建一個個心靈庇佑港,為迷茫的人生提供一盞心燈,照亮前行之路。
02
一半精進,一半經營
經過深入泰國、尼泊爾等佛教文化盛行的國家考察學習,2010年,一家將中國的“儒釋道”傳統(tǒng)文化融合的“都市禪院”——“達梵天”,在杭州順利開張。
“達梵天”的名字源于印度“大梵天”,是有求必應的智慧之神,改“大”為“達”意為達到之意,“至善修行,梵天福祉”。2013年,易善江正式申請“達梵天”為商標,完成了公司組織機構改革,并開始以加盟方式擴張。
現(xiàn)實社會中,有多少人因專注情懷而疏于經營,人生失敗,又有多少人攻于經營而忽視精進,名利雙無。
在易善江看來,佛學與商業(yè)并不相悖,相反,追溯歷史可知自古以來佛教傳播大多與商業(yè)活動密不可分,每一時期的佛教文化盛行其背后都有商業(yè)力量助推。
古代,僧眾衣食住行、修建寺廟多由擁有財富的商人提供,佛教傳入中國也基本上是沿著商道而來。易善江也希望用市場化、產業(yè)化的方法將高深晦澀的佛學禪修、易學等傳統(tǒng)文化普及到普羅大眾。
他懂得只有文以化人,和諧共生才能圓滿,少了文化內涵的支撐,就是違背了佛家道義。于是經于商而不著于相,行于功利而又超于功利,奠定了達梵天的底色。
他用“一半精進、一半經營”來給達梵天定位。因此在達梵天,你不僅可以看到來自泰國寺廟高僧加持過的佛牌、手串、擺件被整齊地陳列在玻璃柜臺內,每家店里還會請一座泰國有名、靈驗的四面佛佛像,供進店之客仰拜。
重要的是,達梵天還會不定期的請佛學文化研究家、國學易經大師來與大家進行交流;每年擇時帶領會員去往泰國或者國內出名的寺廟等地進修、學習;甚至成立了達梵天大學、達梵天商學院等學習平臺以及達梵天靈動禪修學院,組織舉辦禪舞、禪茶等文化活動。
“與其說達梵天是家店,不如說它是傳統(tǒng)文化的交流基地,各個地方的佛學愛好者、傳統(tǒng)文化、國學研究者匯聚一堂,大家在這個平臺上互相交流思想,碰撞文化,智慧共享”。易善江這樣解釋。
每一家達梵天的門店都是一個流量入口,吸納著志同道合的,高能量的人進入,在一所所“都市禪堂”內,人們得以心靈放松,精神撫慰,各自找到內心深處的平衡點。
易善江說:“從始至終,踐行傳統(tǒng)文化傳播都是達梵天有別于其他佛具品牌店的區(qū)別。真正有文化內涵和基因的達梵天體系不怕和別人競爭”。
易善江的底氣,來源于他對達梵天多年成功的體系打造和規(guī)劃布局。
近年來,易善江不斷對達梵天的的文化屬性加碼,除了都市禪堂這個重點以外,開發(fā)“達梵天國學堂”國學課程、與多個教育機構建立合作,共建學校和商學院、運用網絡工具開展線上國學傳播等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同步進行。
跟隨實體經濟轉型的步伐,達梵天同樣探索出了一條新經濟時代下的生存法則。
03
傳統(tǒng)文化回歸
2021年是達梵天走過的第11個年頭,3月7日達梵天年會順利在鄭州舉辦。那兩天里,易善江的辦公室時不時就被人叩響,580多家加盟商和意向加盟商一撥一撥從全國各地趕來,完全顧不得當時凜冽的天氣。易善江不停地接待訪客,安排專人帶領他們參觀、講解,整個達梵天總部一片熱火朝天,沸氣騰騰。
在大會現(xiàn)場,不少加盟商表達了對于達梵天的肯定以及價值認同。
據(jù)了解,達梵天有一套獨特的加盟合作方式:
首先,對于加盟商,達梵天不僅會安排專業(yè)的創(chuàng)業(yè)導師團隊,實踐指導加盟店開店和培訓經營,還會把加盟店的品牌使用費,以進貨返點的方式補貼給加盟商,這樣一來,相當于加盟商不用交加盟費和品牌使用費;
其次,產品只要無損壞便可定期調換;
最后,易善江每年還會拿出一定的公司股權,獎勵分配給員工和加盟商,讓其成為達梵天的事業(yè)合伙人。
而對于業(yè)績一直吊車尾的加盟商,易善江也有辦法人性化治理,打破加盟地域保護,用良幣驅逐劣幣。
在這套合情合理、人性至上的加盟法則下,來咨詢加盟的人絡繹不絕,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老的合作伙伴介紹而來。
直到現(xiàn)在,易善江都能清楚回憶起達梵天加盟商初次簽約時的情景,現(xiàn)如今這位加盟商,已經在他所在區(qū)域開起來5家達梵天門店。而對于加盟商需要什么準入門檻的問題,易善江只是緩緩說出四個字:熱愛、機緣。
隨著國家的強大,傳統(tǒng)文化也將作為我國文化主旋律的重要基礎,獲得更多的認同以及更好的發(fā)展。我們可以看到故宮系列產品的成功出圈,古風視頻的熱烈討論,漢服也越來越得到年輕人的喜愛。大多數(shù)人對于傳統(tǒng)文化的態(tài)度由被動轉向主動,并且產生自豪感,在這種情況下,實現(xiàn)產品銷售和文化推廣成為兩得之舉。
達梵天所走的路不僅是商業(yè)之路,更是文化傳播之路,也是國學弘揚之路,這是易善江早在開店之初就有的洞察。
在大會上,有加盟商看好達梵天的發(fā)展前景,總結到:“達梵天不僅是都市人洗滌壓力和心靈的一座座禪堂,也是一個傳播國學傳統(tǒng)文化的生態(tài)平臺?!?/span>
這正是易善江對達梵天“學校、平臺、禪堂”三大定位的呈現(xiàn)。伴隨著傳統(tǒng)文化復興,未來像達梵天這樣的文化平臺也會迎來發(fā)展春天。
易善江認為,好的善業(yè),是幫助別人改變命運。作為一位真正的“佛商”,他做到了自始至終都把社會的需要放在首位,把眾生的疾苦放在心間,并且保持個體目標與社會目標始終一致。
從商品到文化,從線下到線上,易善江積極順應時代的節(jié)拍,不斷逼近自己的理想狀態(tài)。同時,他也沒有忘記初心——世間的事業(yè)不是目的,需要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。達梵天能給予大眾的,就是“我從哪兒來、要到哪兒去”的人生答案。